摘要: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。而是面向全体学生,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,并使他们从中受益。音乐赏析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,审美音乐能力,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、审美音乐、享受音乐打下好的基础。
关键字:音乐要点、感受音乐、体验音乐、审美音乐
新的《音乐课程标准》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目前:审美体验价值、创造性进步价值、社会交往价值、文化传承价值,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,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、丰富多彩,有鲜明的年代感和民族性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,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技巧,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,进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,形成好的人文素养,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、学习音乐、享受音乐奠定好的基础。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,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尤为重要的。这只不过由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。而是面向全体学生,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。我觉得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,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、体验音乐、审美音乐上,怎么样去感受音乐、体验音乐、审美音乐?
感受与鉴赏是要紧的音乐学习范围,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,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渠道。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,对于丰富情感,提升文化素养,增进身心健康具备要紧意义。大家在教学中应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,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,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。应使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,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,帮助学生打造起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。我的看法是在音乐教学中,不可以单纯的走马观花的赏析,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点(节拍、步伐、旋律、音色、力度、速度等)在音乐中的表现用途,让学生亲身感觉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,而不是进行枯燥的、单纯的方法和灌输死记硬背的常识;应以整体的方法来体验音乐,将音乐要点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,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。要重视艺术的完整性,这正是音乐教育不同其他学科的一项要紧原则。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定义,解说音乐常识是毫无意义的。所以音乐赏析要把音乐要点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。
1、 音乐赏析中情景(场面)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点的变化
当大家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赏析音乐是,第一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,第二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、速度是慢还是快、然后才是考虑是有哪些乐器演奏的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,不少老师讲课时,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?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…………然后教师特别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、你真棒。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点是什么?只不过来个走马观花的赏析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《爱劳动》一课中我重视了音乐表现的情景、场面是由很多音乐要点的变化进步来的(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,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)。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哪种和尚?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哪种和尚?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。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。老师进一步问你是如何听出来的?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、轻巧。第二段的音乐浑厚、笨重、低沉。虽然学生因为学的常识少不可以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,但学生了解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。
[1][2]下一页